国画家 冯聚成 官方网站

+收藏:http://fengjuche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凝聚山水韵律 绘成丹青灵气
2014-03-30    浏览(1810)    作者:马汝建    来源:冯聚成 官方网站

凝聚山水韵律  绘成丹青灵气

——记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冯聚成

 

  近几年,鲁中小城青州的书画氛围与影响在全国名声鹤起,以致有了“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的名头,小城竟然有700余家以书画交易为主的画廊;大师刘国松说,整个高雄市也不过200家。这虽然与这座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关,也许更与美协主席冯聚成的带动与倾心培植分不开。

  冯聚成,20年的军旅生涯,坚守老山前线十六个月,仍一如既往坚持绘画创作;转业到地方后繁忙的公务几乎占据了他白天所有的时间,但每年仍有三百幅山水作品问世;独特的创作风格,鲜明的艺术个性,使他的作品超然脱俗,众多作品被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以及海内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政要、及收藏家收藏,应邀到海外举办画展……他是山东第五届“泰山文艺奖”评审委员、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美协理事,现任青州美协主席。

  谈起创作,冯聚成先生深邃的目光闪现出对艺术的虔诚,对故乡山水充满浓厚的深情:是对艺术的痴迷成就了我。由最初的爱好,演变到对艺术的痴迷与膜拜,像一个信徒般行走在艺术苦旅上,努力学习,勤奋创作,不敢放松每时每刻。“天道酬勤”——对艺术家来说,确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回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少年时代的冯聚成是一个好玩的孩子,又是一个常惹父母生气的孩子,因为他不想打猪草不想拾柴禾不想推磨子,只想做“不当吃不当喝”的无用事——画画。那时家里没有白纸,也没有笔墨,有的只是上学用的石板、石笔,那太小,家里的几面石灰墙,都让他画成了大花脸,粉笔、烧黑的木炭什么的,擦了画画了擦,好看得一塌糊涂。放学回家,别的小伙伴想的是挎筐子打猪草,他想着画画。父母回家常见他总是在涂写、划拉,挨斥责是轻的,耳光伺候的情景也很多。那个年代的人就像动物世界,一切都是围绕填饱肚子而奔忙,父母喜欢的是能干活的孩子。别说,他胡乱画的鸡、鹅、狗、鸭还真形象,左邻右舍、村里人、学校老师同学,都知道冯聚成画啥像啥。

  冯聚成先生回忆他的绘画历程深情地说:小时候,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画画,更没想到成名成家,只是爱画,想画而已,不画手痒痒,直到把眼睛看到的、心中想到的东西画出来,心里才好受。

  上帝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天赋、勤奋和他的爱好,一系列机遇落到他头上。史无前例的文革开始,黑板报、宣传栏、大字报热潮铺天盖地,村里、学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小年纪的冯聚成,他成了当地宣传队的骨干,粉笔、毛笔、墨汁、报纸海着用,可是遂了他的心愿。画走资派、画红卫兵,形象生动,老师同学们围观,招的其它宣传队来学习,他的名声不胫而走。他所在的宣传队还参与农村搞活动,漫画村里的修正分子、走资派。因为他画的人物形象、夸张,被批的走资派家属找上门跟父母倒不是:你们家孩子还真能,画的俺家的人那么像,对俺有仇?父母只好当着来人一个劲的赔不是……

  那年代到处建主席像塔,画油画的丁老师被请来做主笔,他特意点名要冯聚成跟他下乡当帮手画毛主席像。经过指点,极富艺术天赋的小聚成很快掌握了画油画技巧,代替丁老师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忙上忙下,画出的毛主席像逼真有气势,风靡一时,得到公社、大队的干部啧啧称赞。

  1969年,青年冯聚成入伍当兵来到了绿色军营。在新兵连,连队首长问大家:谁有什么特长?大家都面面相觑,沉默起来,冯聚成也犹豫着,当兵还需要什么特长吗?画画有用吗?看看一队新兵没人说话,再看看连长期待的目光,他大了胆子站出来说:我会画画。后来冯聚成才知道,一起的新兵有好爱写画的,有爱唱歌的,也有爱写诗的,但就他鼓了勇气站出来。就这一点点勇气,由此改变了冯聚成的人生轨迹,成就了一个山水画大家。

冯聚成在连队,除了完成各项训练执勤任务外,还包下了连队的黑板报、宣传栏,定期更新,图文并茂,成了其他连队学习、观摩的榜样。

  他所在的连队是全军有名的“曹八岗七勇士”大功二连,为了搞好连队大功纪念日庆祝活动,他精心设计布置好了连队荣誉室和庆功日现场,得到团首长空前的好评。前来参加活动的首长问:“你们请哪里的老师来搞的”?连指导员汇报说是本连一位新兵张罗的,团首长很是不相信。于是,特意把他传来一问虚实。他还以为做错了什么,心里像揣个小兔子,战战兢兢地接受团首长的问话。团首长确认是这个新兵所为后,第二天,一道命令他被调到团部电影队当了放映员,成了军中三千人的幸运儿。在电影队,布置会场、写标语、画宣传海报、制作幻灯片、宣传先进连队、英模人物等工作要做,聚成有了更大的展示舞台,使出浑身本事,不满意重新画,不将就不糊弄,将英雄事迹、典型人物绘制的惟妙惟肖,投射到银幕上,生动感人。为创作不受影响,他将自己反锁在屋里一画就是一天,饭忘了吃也成了常事。

  工夫不负有心人,他制作的幻灯片参加军区汇演获得第一名,他受到部队通令嘉奖。八十年代初,他的幻灯作品在全军汇演中,再次当仁不让地获得全军一等奖,所在部队为他记功嘉奖。

  冯聚成的艺术天赋体现于绘画实践与应用能力,他不仅擅画方寸见方的幻灯片,又能画出几十平方米的巨幅油画大作。部队营区、训练场的各种大型油画人物宣传牌、大礼堂悬挂的毛主席像等都是出自他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冯聚成自修了大量的美术理论,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文化的繁荣,对优秀的中国画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逐渐痴迷上了国画创作,人物、花鸟,尤其是山水画,源源不断涌现在他的笔下。大量的创作历练,形成了冯聚成独特的笔墨符号,大自然的美揉进了浓厚的人文修为和精神寄托,体现出意韵深远的壮阔胸怀,他的艺术学养、创作水平、审美能力得到飞速提高。

  他最感谢的就是部队这个大熔炉,提供机会让他的艺术天赋得以尽情的发挥。

战火硝烟 铸就执着

  1985年,发生在祖国南疆的云南老山前线对越作战正处于激战胶着状态,冯聚成所在的部队作为中国部队的王牌,拉上了老山战区的尖刀方位。他和战士们不同的是,不仅带了武器,还随身带了纸笔,他舍不得扔下心爱的画笔,也舍不得放弃所追求的艺术。战场上不仅需要武器,也需要文化精神食粮。

  战火的残酷足以用骇人听闻形容,密集的炮火,随时随地的流血牺牲。南疆气候湿热,气流涩滞不通,让蹲在仅容一人的猫耳洞里的战士根本让人穿不住衣服,喝不上水、吃不上饭、睡不好觉,越军随时都会突袭或炮火突然降临,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有三次死神与他擦肩而过,在他一转身的瞬间,炮弹呼啸而至,落在他几秒钟前站立的地方,身后的战友倒下了……

  就是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面对随时出现的生命危险,冯聚成超然忘我,在坚守的猫耳洞工事里,利用战斗的间隙,将战场上战斗情节、英雄人物、战友们的生死情谊画下来,寄往媒体及后方。每天一期的《老山战报》,都是冯聚成与战友在猫耳洞中,艰难地采访、编辑、插图、刻版、印刷完成的,按时送到前沿阵地,送到每一个战士手中,图文并茂,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与战斗力,《老山战报》也成了战友们必不可少的前线“新华社”。

  五九五团原驻地的益都县(现为青州市)为慰问新一代最可爱的子弟兵,县委、县政府出版了一本叫《英雄的史诗》红皮书,送到前线指战员手中,里面所有的有关前线情景的插图,全部是冯聚成创作于老山前线的画作,捧着来自家乡人民的《书》及慰问品,战友们热泪盈眶。

  在老山前线16个月的日子里,冯聚成创作发表的《渴》、《辛苦的军功》、《战神》、《南疆卫士》、《思念》等五幅作品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渴》描写的是蹲猫耳洞的一名战士,腰挎子弹带,手上缠着绷带仰首张口,等待着岩石上一滴即将滴落的水珠,虽然战士嘴唇干裂,脸色疲惫,但眼神却犀利警惕,握枪的手青筋凸起,十分有力;《战神》描述的是被前线战友们称为及时雨的炮兵,万炮齐发、硝烟滚滚的壮观景象……在同时收藏一个人的五幅作品,中国军博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这是中国军博给予他的最高荣誉,也是对他创作水平的最大肯定。

  为庆祝参战部队胜利凯旋和筹备庆功大会,需制作参战特别纪念品,冯聚成承担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抢时间画出了栩栩如生的《老山魂》和《祖国在我心中》两幅作品,而后,请他的老师、著名雕塑家仇志海帮忙,突击搞出两尊极具时代特征与历史纪念意义的陶瓷雕像,显示出参战部队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与辉煌,获得总部及参展部队一致好评。凯旋庆功时参战纪念品赠发给各级党、政、军部门,引起军、地各方的强烈反响,现在已经成为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倍受藏家追捧。

  经过战场的洗礼,冯聚成将人生看淡了,什么功名利禄,都如浮云过眼,而对艺术的追求却看得更重。

  1988年,南疆硝烟悄悄平息,在人生最顺风顺水的时候,冯聚成先生放弃在部队升迁机会,舍弃优厚的生活环境,提出转业回地方。师首长薛主任不解地劝他:上门找我说情的都是想要留在部队,你却再三找我要走人回地方,太不可思议了。冯聚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对部队有深厚感情,不舍的离开,但回地方更适合我的发展,家乡的山水吸引着我……薛主任忍痛割爱,除了替他惋惜,也为他对追求艺术的决心所感动,成全了他行走艺术天地的人生之旅。

  当时有一句流行词:理解万岁!

大山大水  继承创新

  冯聚成先生回到地方,担任过多个单位的领导职务,不管岗位怎样变化,担任什么职务,工作如何繁忙,最放不下的就是坚持艺术创作。无论出差还是工作之余,都没耽误其书画创作。他常说:在同学里、战友中,比我画的好的有很多,之所以我有今天的一点艺术成就,就是四个字“锲而不舍”。冯聚成先生总结自己的艺术生涯,透着自豪:创作是个辛苦活,多少年来,公务再忙,晚上也要涂上几笔。最关键的是,无论晚上睡到多晚,每天早晨五点准时起床,画上两三个小时的画;“我没有天赋,却有毅力”。天道酬勤,不是一句空话,是一个敬业者的写照,是一个对拓荒者的回报。

  为亲近自然体验山水灵气,冯聚成坚持到自然中写生采风。他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泰山、华山、黄山、太行山、长白山、长江、黄河、天池、甘南、草原、沙漠、长城……都留下他的足迹和笔录。他得近水楼台之利,青州的山山水水、古街、村落他几乎摸了个遍,写生稿堆在创作室里一摞又一摞,谁见了都啧啧称奇。他的多个斋号,最满意的“松泉一夫”,可以看出他的山水痴迷程度。

  为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理论水平、艺术修养,2008年春天,冯聚成毅然到北京,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院山水研究生班,师从郭怡孮、张复兴、满维起等一系列当地名家,系统研修画史画论、美术创作。两年间,他的眼界更加开阔,山水画创作有了质的飞跃,艺术境界彰显出鲜活的生命力。多幅作品发表在《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美术观察》等报刊上。《  秋到青龙峡 》山水画被人民大会堂收藏。众多作品被法国、韩国、日本、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政要收藏,受到画廊和收藏界的喜爱。作品应约进了保利、翰德、久翔、齐鲁国拍等多家拍卖公司竞拍。冯聚成先生被吸收为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美协理事、山东第五届泰山文艺奖评审委员会评委,当选为青州市美协主席。

  2011年11月,中国美术馆举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艺术主题展”,北京、南京、西安、无锡等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的古都文化名街美术作品汇聚到美术展览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而名不见经传的青州小城古街作品也赫然在列。冯聚成先生精心创作的《青州照德古街》、《古州遗韵》入选参展。作品《青州昭德古街》从俯瞰的角度,用中国画笔墨、细致皴染手法,表现出昭德古街建筑的飞檐翘角、层层叠叠、幽深曲折,凸显古街沧桑质感,仿佛可以触摸到古人存留的遗温,把人拉回历史的深处;作品《古州遗韵》则以近景角度,融入现代元素,古建筑和汽车同场出现,现代文明和历史遗产和谐相处,体现出古街的与时俱进。两幅画被列为重点作品推介,并巡展全国十个城市。昭德古街被评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名声鹤起。

  谈起山水画创作,冯聚成先生侃侃而谈: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大师李成,以构图严谨、气韵生动、旷古幽远的山水画大作而名扬千古。李成是古青州人,他以精致爽利之笔墨,富于层次变化的皴染手法,表现出旷野山林、云烟苍茫、北派山水画气势,体现大自然的灵秀壮美,占据着至今无人企及的高度。我们现代人要根植传统,继承古代大师的笔墨精华,而不拘泥于古人,不要永远的《芥子园》风貌。而要将自然物象融合进人文精神,体现浓厚的人文情感,自然美蕴含人性美,作品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美的享受,传递水墨山水的迷人魅力。青州的山虽不高,水虽不大,但是最有层次变化和人文风貌。杨集的山水民居、井塘的古村落,无不是因为大自然美景和浓郁的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才引人入胜的。用画笔表现出来的时候,便有了征服心灵的穿透力。说起创新,提法多如牛毛,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师承传统不拘泥于传统,笔墨当随时代。古人时期的小桥、流水、茅舍、老牛、毛驴和牧童可以体现那个时代的气息。而现在,人物形象、服饰、建筑、交通工具等大有不同,画家不必一味地凭概念营造“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意,那会受到诸多限制,超越不了古代。当代画家的笔墨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他的创作中尽量保留写生中具有的时代元素,传递给后人的,不只是空灵的山水意象美,还有典型的特定历史风貌。反映时代气息,是文学家、艺术家勇于担当的责任。

  他的一席话,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团:冯先生广画天下名山大川,但更多作品还是表现青州山水主题,这源自青州的山水魅力和浓厚的故乡情结,这是他汲取不竭的创作源泉,也是他喜爱自然、钟情山水的喷发性释放,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放弃了部队顺畅的发展前景,拒绝了研究生班同学挽留他在北京发展的动机了。

  繁荣文化  责任担当

  冯聚成先生自担任青州市美协主席后,肩头便有了沉甸甸的责任。青州是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古城,造就了古代山水画大师李成、花鸟画家冯起震、冀旭等;当代大家刘国松、丁宁原、王界山、曾先国、舒建新等群星璀璨。青州的文化尤其是书画,有着浓厚的社会基础和崇尚氛围。而前些年,青州的文化优势却没有彰显,令人遗憾,尤其是有些青州籍的画家在外地取得名气后、竟然不标明自己是青州人,个人简历中只简单地说出生在山东。

  经过深思熟虑,冯聚成与青州籍著名军旅山水画家王界山情投意合,于2008年创建了“青州中国山水画学会”,并于次年组织举办了“美在青州”——青州籍中国山水画名家十人展,应约参展画家有:刘国松、丁宁原、王界山、曾先国、舒建新、冯聚成、夏倚山、沈铁军、陈天增、林厚成。把青州籍在外的大家名家与本地的一批高水平的中青年画家凝聚在一起,共同举办展览,探讨山水画创作,提高整体创作水平。此展览全国上百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全国影响很大,带动了青州的美术创作。

  近年,青州便涌现出许多蜚声全国的画家,如薛居波、夏倚山、王孔华、解荣德、李树文、陈天增、林厚成、鞠孝军、陈伟明等,极大地提高了青州的书画知名度。除此之外,冯聚成不遗余力地鼓励、动员、支持众多年轻的书画爱好者走出去,到美术学院、艺术机构学习、进修,借以快速提高青州美术队伍的整体水平。

  2010年,冯聚成当选青州美协主席以后,更加大了提升青州书画美术工作的力度。每年主办十余个美术作品展。为进一步提高画家的整体写生水平,2012年10月,青州美协成功举办了《青州市美协首届写生作品展》。同时,多次邀请刘国松、丁宁原回故乡青州举办个人画展,借以带动青州的创作水平。另外,经常邀请全国知名画家走进青州,写生青州,举办青州写生作品专题展,现在,每年有3000多位书画名家来青州举办展览,引起全国媒体广泛关注,赢得了山东乃至全国书画界、收藏界的好评。

  青州市美协勇于担当繁荣青州文化的社会责任,营造出浓厚的美术创作氛围,培养和带动众多书画人才快速成长。过去二三十年间,青州市仅不足20个省美协会员,两三个全国美协会员,而2013春天,青州一次批准10名省美协会员,全国美协会员已达9人。省美协主席们半开玩笑地说:青州这是怎么了,一次批下十名?按照这个比例,山东美协每年要批准五、六千名会员……这就是“青州现象”。

  2013年9月28日至10月7日,“翰墨青州”—2013中国书画年会在青州市隆重举行,代表中国当代书画创作高水平的全国近千位书画艺术名家的2000多幅作品参加展出,青州本地的实力派画家们的作品也同时亮相。刘大为、龙瑞、范扬、李荣海等名家热情洋溢走进青州,在全国引起轰动。

  短短三年,青州市的书画市场知名度在全国迅速飙升,形成青州书画艺术城、宋城、泰丰、君怡都、大明衡王城等为主的多处书画市场,七百家画廊繁荣了青州的书画交易,年交易额上百亿元。全国书画名家蜂拥前来办展览、走市场。许多书画家竟然是先跑青州,在获得青州认同、然后再走向全国。“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成为当今书画界的真实写照。

  这些,是与冯聚成主席所领军的青州市美术家协会的发展繁荣 与“推波助澜”分不开的,扶持书画新人,奖掖书画大家,领跑青州文化,是青州美协一致的共识,也是当仁不让的社会责任。

  繁忙的社会活动,并没有影响到冯聚成先生的创作,近些年来他的力作频出:山水画《龙潭晓色》入选中国美协太湖情中国画作品展;《秋韵》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秋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西部大地情作品展;《秋到青龙峡》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故乡情》、《秋韵图》入选入选国家画院小画精品展。艺术成就及作品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潍坊电视台、青州电视台等众多媒体作专题报道。先后应邀到日本、韩国、台湾及国内多地进行艺术交流和举办画展。出版有《冯聚成山水画集》、《笔墨幽境—冯聚成山水卷》、《为山河立传—冯聚成山水画欣赏》、《山河凝心—冯聚成山水画作品赏析》等多种个人专辑。作品及传略入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国新版传世名画》、《2012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家》、《新中国美术家大典》等几十余部辞书典籍。

  今年10月中旬,山东济南全国第十届艺术节期间,山东大厦美术馆,冯聚成山水画作品展即将举行;在9月27日举行的“久翔”《翰墨青州》拍卖会上,冯聚成的山水精品《青山无尘》,四尺斗方以净价4.8万元的新高价格拍出;作品先后被齐鲁国拍、河南百瑞森、河南弘润、山东翰德拍卖、保利拍卖、吉林久翔拍卖等多家公司成功拍卖,标志着冯聚成先生的作品获得广泛的认同,体现出应有的艺术价值。

  勤勤恳恳终有成,艺术追求无穷期。

  朝圣者冯聚成,驾驭着艺术的骏马,驰骋在大山美水间,奉献出气韵生动的丹青精品,为优秀的中国画艺术添彩增辉。

  登上泰山顶,再攀新高峰。我们衷心祝愿。

标签: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